
如果你正在為2026年公務人員國家考試準備,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你量身打造。
接下來XYZ大補帖就要從考試分類、報名流程、考試日程、備考策略等多面向出發,幫助你全盤掌握115 年高普考(即2026年高普考)機會。
縱使競爭激烈,只要掌握關鍵節奏、策略明確,就能讓你提升上榜機率。別猶豫,往前衝吧!
什麼是高普考?
「高普考」是指考選部所舉辦的「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」的合稱。簡單說,這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公務員任用考試之一。
- 「高考三級」指學歷較高(大學以上)及職務等級較高的試別。
- 「普考」指高中或技術學校畢業即可報考的試別,職務或等級稍低。
- 因為開缺多、門檻相對明確、報考機會多,是不少想進入公職體系朋友的重要選擇。
報考高普考的優勢
- 起薪與福利方面相對穩定。例如普考起薪約42K,高考起薪約55K。
- 開缺每年穩定且規模大,提供較多進場機會。
- 若善用策略,一次備考就可能「一考多用」,比只單一試別更具彈性。
因此,若你志在「穩定、公務員職位、新制福利」方向,就非常值得將2026年高普考納入你的規劃中。
2026年高普考:考試分類與日程總覽
在進入完整報名流程前,我們先回顧2026年(即民國115年)高普考的分類與重要日程,讓你對時間軸有明確掌握。
高普考分類
| 試別 | 說明 |
| 高考三級(高試別) | 學歷需大學以上,職務等級較高者適用。 |
| 普通考試(普試別) | 學歷門檻為高中(職)以上,技術類可能需系所或證照。 |
2026年(115年)高普考日期
| 項目 | 日期 | 說明 |
| 報名期間 | 115年3月10日~3月19日 | 一律網路報名。 |
| 普考筆試 | 115年7月3日至7月4日 | 普考前兩天、高考後三天。 |
| 高考筆試 | 115年7月5日至7月7日 | |
| 放榜時間 | 約筆試後2–3個月(預估9月左右) |
※「筆試後2–3個月左右放榜」為過往慣例,實際放榜日仍須以考選部公告為準。
為什麼這些日期特別重要?
- 報名期短、須提早準備學歷證明、證照、繳費等手續。
- 筆試集中在7月,意味著你需要在3月報名前已有備考規劃。
- 放榜時間影響你下一步轉場(如口試、體檢、報到)安排。
簡而言之:掌握時間利用率=成功的第一步。
高普考報名流程步驟解析(2026年版)
你可能會問:「我該怎麼報名?流程複雜嗎?」答案:流程基本固定但細節不少,下面一步步拆解,讓你清楚了解每個關鍵點。
| 步驟 | 說明 |
| 1.登錄報名系統 | 報名前先於「考選部國家考試網路報名資訊系統」登錄。 |
| 2.選擇試別、類科、考區 | 透過系統選擇你要報的「高考/普考」、類科、想應試的考區。 |
| 3.上傳/提交相關資料 | 如學歷證明、證照、工作經歷(如適用)、身份證影本等。 |
| 4.繳納報名費用 | 完成上傳後須於系統提示期間內完成繳費。 |
| 5.列印准考證 | 網路下載、列印,注意紙張品質、無塗改。 |
| 6.筆試應試 | 注意考試時間、地點、試場規則。 |
| 7.成績放榜/可能口試/分發報到 | 若有第二試(口試或實作者),完成後才為錄取最後階段。 |
高普考報名前你必須確認的幾項條件
- 年齡:年滿18歲(含)即可報考。
- 學歷:高考三級需大學以上;普考高中(職)以上或技術類科符合系所/證照要求。
- 證照/實務經驗:部分技術類科或證照類科可能需具備相關背景。
- 檢查報名前是否符合你的報考類科資格:不要因為報錯類科或不符合資格而喪失資格。
小提醒
- 報名前建議備妥所有可能需上傳的電子檔:學歷證明、畢業證明、證照影本、工作經歷證明等。
- 報名期間不要延遲繳費,逾時報名無效。
- 選好考區後基本不可變更,因此若你選擇較遠的考區,交通安排要預先評估。
- 留意考試通知、准考證下載時間,若錯過可能影響應試。
高普考科目分類
了解你報考的試別與類科、科目構成,是備考策略的核心。以下為高考三級及普考的一般規格與重點整理。
考科構成(通用版)
- 共同科目:國文、英文、憲法、法學緒論(視類科有無異)
- 專業科目:依類科不同,如行政法、行政學、經濟學、會計學、工程類專科科目等。
- 第二試(若有):口試、實作、實地測驗。
常見類科與科目範例
| 類科名稱 | 可能考科(舉例) |
| 一般行政類 | 行政法、行政學、政治學、英文、國文 |
| 法律廉政類 | 法學緒論、刑法、行政法、英文、國文 |
| 財稅會計類 | 會計學、中級會計學、財政學、英文、國文 |
| 工程類 | 電路學、交通工程、資料結構、英文、國文 |
注意:不同年度可能有科目刪減或調整,例如2026年預計高考某些類科減列科目。
考生需瞭解的重點
- 設定具體科目清單:選好類科後,立即確認該類科「共同科目+專業科目」完整清單。
- 科目量大、範圍廣:不要低估科目準備量,尤其專業科目。提早拆解計畫。
- 第二試加分項:如你的類科需參加口試或實作,該部分也需提前準備。
- 多選報考優勢:普考+高考可同時報名,科目雖有重疊但考試日分開,等於一次準備多路進場。
2026高普考備考策略:從零開始也能一步步上榜
面對高普考,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,策略比天賦還重要。以下從規劃、復習、應試三大階段,提供你可實行的備考架構。
高普考備考01.規劃階段(報名前至報名後立即啟動)
- 設定目標:明確你要報考的試別(高考/普考)、類科、考區。
- 製作時間表:由報名日往前反推,安排每日/每週學習任務。
- 整理資料:準備考科清單、教科書、參考資料、筆記工具。
- 現況檢查:先做一次模擬測驗了解弱點(如法學緒論、英文寫作、專業科目)以利後續聚焦。
- 建立習慣:每天固定學習時間、固定筆記方法、模擬考試時間—考試時間固定,習慣越穩定越不慌。
高普考備考02.復習階段(報名後至筆試前)
- 分章節復習:共同科目優先,再專業科目;先廣後深。
- 輪替學習法:例如:週一三五學共同科目、週二四六學專業科目、週日做模擬/整理筆記。
- 模擬測驗:每月做一次全科模擬,了解時間分配、答題速度、弱點並進行改善。
- 精讀與重點整理:對於易考且佔分多的科目(如行政法、會計學)精讀並製作筆記。
- 錯題本建立:將每次模擬/練習錯誤記錄,定期回顧。
- 口試/實作預備(若適用):若你的類科需要口試或實作,從早期開始模擬口語問答或實作演練,不要留到最後才準備。
高普考備考03.考前密集衝刺(考前2-3週)
- 全真模考:安排至少一次模擬完整筆試流程(時間、環境、考區模擬)。
- 查缺補漏:統計每一科錯題及未熟科目,最後做快速回顧。
- 體能與心理調整:考試前一週注意作息、飲食、適度運動,避免熬夜。練習閱讀題目、集中注意力、避免焦慮。
- 考試當日準備:檢查准考證、身份證、黑色油性筆、2B鉛筆、橡皮擦等應試用品。提前到考場熟悉環境。
- 考後檢討心態建立:筆試後無論結果如何,記錄心得與改進方向,若有口試/第二試,立即啟動準備,不拖延。
實用備考技巧・小撇步
- 共同科目先攻克:國文、英文、憲法、法學緒論為所有類科共通,先下手,打好基礎。
- 專業科目按類科優先排序:從「佔分最高/自己最弱」的科目開始攻克。
- 每日定量學習法:例如每天寫1篇英文作文、做30題法學緒論選擇題、整理10頁筆記。長期累積勝出。
- 錯題回顧必做:錯題不只是一次做完就好,要定期回顧、製成錯題本、連結相關知識點。
- 同時準備高考與普考:若你報兩試,可利用專業科共通+共同科共通優勢,效率更高。
- 考前心理訓練:可做「模擬考試後只剩X題剩餘時間」的訓練,讓你臨場不慌張。
高普考報名&考試流程總整理
為了方便你快速掌握所有關鍵時間與流程,這裡整理成一張表格,建議你列印或放手機備查。
| 時間節點 | 項目 | 操作要點 |
| 報名前 | 確認報考試別、類科、考區 | 選定後不易更改考區。 |
| 報名期間(115/3/10~3/19) | 網路報名、繳費、資料上傳 | 準備好電子檔避免延誤。 |
| 報名後至筆試前 | 學習規劃、模擬、整理筆記 | 建議建立進度表。 |
| 考前2-3週 | 全科模擬、查缺補漏、調整作息 | 模擬真實情境。 |
| 筆試日(7/3~7/7) | 準備准考證、交通時間、考場熟悉 | 提前規劃通勤、休息。 |
| 筆試後至放榜 | 若有第二試(口試/實作)準備 | 筆試後立即進入下一階段。 |
| 放榜(約9月) | 成績查詢、通知錄取、報到 | 注意公告與流程:體檢、報到等。 |
高普考常見問答(FAQ)
A:報名期間為115年3月10日~3月19日。筆試考期預定為7月3日~7月7日。
A:可以。普考在前兩天舉行,高考接著三天,因此可同時報考,提升上榜機會。
A:過去慣例為筆試後約2~3個月放榜,2026年預估約9月。
A:普考部分為高中(職)以上即可;但若報考高考三級,則需大學以上學歷。
A:共同科目(國文、英文、憲法、法學緒論)+你報考類科的專業科目。必要時還有第二試(口試或實作)。
A:建議你採「早規劃、長期累積、模擬實戰、錯題回顧」策略;此外若可同時報普考/高考,能增加機會。
A:雖然短期衝刺有可能,但因科目量大、範圍廣,建議至少提前6至9個月啟動備考。若時間緊迫,務必專注熱門類科+共同科目
XYZ大補帖陪你戰到最後一刻
現在就讓我們談談「最後一哩」——即你真正要採取的行動。為了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準備,這裡推薦【XYZ大補帖】。
XYZ大補帖內容說明:
- 我們提供專門針對2026年高普考設計的函授課程DVD(含錄製講義+講師影音解析),讓你在家也能系統性學習。
- 提供完整講義資料,包含共同科目與專業科目的精選重點、圖表整理、歷屆題型解析。
- 適合:工作族、跨系背景考生、需要彈性時間準備者。
- 推薦你現在就選擇XYZ大補帖,搭配本文所述策略與時間表,相信你能大幅提升上榜機率。

就算今天你還沒開始準備,也沒關係只要從現在起動工、利用XYZ大補帖的資源,再配合上述備考框架,你仍有機會在2026年交出亮眼成績。加油,你值得擁有這次機會。

